专业号

中国鲎体长可达60厘米,体重3-5千克。体表覆盖有几丁质外骨骼,呈黑褐色。头胸部具发达的马蹄形背甲,通常也被称为马蹄蟹(Horseshoe Crabs)。体近似瓢形,分为头胸、腹和尾三部分。头胸甲宽广,呈半月形,腹面有6对附肢;腹甲较小,略呈六角形,两侧有若干锐棘,下面有6对片状游泳肢,在后5对上面各有一对鳃,用来进行呼吸;尾呈剑状。体为棕褐色。平时钻入海沙内生活,退潮时在沙滩上缓缓步行,雌雄成体常在一起。

甲的背面隐约可见三条纵嵴,中嵴前端两侧有一对单眼,侧嵴外侧各有一复眼。头胸部腹面具有6对附肢围在口外。第一对为螯肢,短小,仅由3节组成,末端呈钳状。其余5对附肢均由7节组成,统称步足。其中第二对(脚须)的末端在雄性变为钩状,用以抱握雌体。步足中的前4对末端均呈钳状,近端基节的内侧有长刺用以咀嚼食物,故称颚肢。最后一对步足末端不呈钳状,但有几个突刺呈耙状,用以掘沙或清除附着物。最后一对步足之后有一对唇瓣(chilaria),其内侧也有刺,被认为是退化的第七体节附肢的基节。

腹部体节愈合,形成一六角形的腹甲,腹甲后端为尾剑(telson)。腹甲背面靠中线处有6对小穴,是内部肌肉附着处。腹甲侧缘各有一列(一般6个)可动的短刺。腹部亦有6对附肢。其中第一对左右愈合成板状,其下方有生殖孔故称生殖厣(genitaloperculum),盖在其他附肢之上。其余5对附肢改变成书鳃,每对附肢亦左右愈合呈薄板状,板的下表面体壁向外折叠成上百个薄片(lamellae),如书页状排列,用以扩大表面积并进行气体交换,故称书鳃。由书鳃的运动可激起水流通过,以行呼吸。尾剑细长呈三梭形,与腹部有关节相连,用以支撑身体,特别是在背腹翻转时。

鲎的神经系统呈链状,但愈合在一起。头胸部的神经节愈合成一团,围绕着食道,称为脑,可分为前脑与后脑。头胸部附肢均由脑支配。脑后为神经索及五个神经节,支配腹部附肢。

鲎的单眼也具有角膜、晶体及视网膜细胞,复眼中的小眼数目少且排列稀松,色素存在但不形成可动屏幕,虽然可看到物体的移动,但由于小眼数目过少很难成像。因此,鲎的复眼常作为光刺激与轴突传导的神经生理研究的材料。头甲前端腹面还有化学感受器。

鲎喜欢在没有海浪的小海湾活动,平时蛰居海底。雄鲎的体形较雌鲎小,而且第1-2对步足的末端和雌鲎也不同,不是4把钳子,而是4只钩子。繁殖时,瘦小的雄鲎用它们钩住肥大的雌鲎腹甲的后侧缘,由雌鲎驮着,蹒跚而行,形影不离,故鲎又享有“海底鸳鸯”之美称。


鲎的结构

 

自然生态保护共享平台
京ICP备05067984号-44
基于E-file技术构建